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班主任的“螺丝效应”和“弹簧效应”  

2010-09-13 19:55:56|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引用

赵加琛引用 班主任的“螺丝效应”和“弹簧效应”

 

引用

desheng22原创】 班主任的“螺丝效应”和“弹簧效应”
 湖北襄樊四中     胡德胜   《班主任的“螺丝效应”和“弹簧效应”》
         
       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认为,班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讲究一定的效应。当了多年班主任,我觉得“螺丝效应”和“弹簧效应”很不错,特此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在此谈一点儿体会,敬请指点。
       先说螺丝效应。我们都知道,螺帽不是直接前进的,而是旋转着、迂回着前进的。正是这种独特的前进方式,才使得螺帽和螺杆能够紧密地结合,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班集体这台大机器中,每一个学生就好比是一个螺杆,而班主任则是一个螺帽,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好比是拧螺丝。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要用自己这一个型号的螺帽去套学生们不同型号的螺杆,这就得讲究拧螺丝的艺术。具体说来,首先得让螺帽去适应螺杆。班主任这个螺帽套住了学生们这些螺杆后,怎么拧,拧到什么程度才算紧,必须心中有数。不拧紧,班风会松懈;拧得太紧了,学生就像孙悟空被念紧箍咒——受不了,会叫苦,甚至会产生逆反情绪,这同样不利于培养优良的班风。有时拧一拧,得停一停,看看情况怎样,若是一个劲儿地硬拧,很可能事与愿违,不但拧不紧,反而会拧滑丝或拧断,导致螺丝报废。
       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来拧螺丝的。首先,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两类,即永不生锈的和容易生锈的。前者大多指那些守纪律、爱学习、性情温顺的学生。这些学生对班主任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他们一旦松懈了,你尽管去拧,很好拧,很容易拧紧。后者就不一样了,他们通常非常松懈,而且比较顽固,不思悔改。若是硬拧,要么拧不动,要么就拧断。为此,我就先为他们这些生锈的螺杆上一点润滑油。陪学生看电影、打球、唱歌、散步等方式都是在为学生上润滑油。当学生的思想被润滑油开化了,再去把他们的松懈拧紧,就容易多了。有时候,我还动员前者帮我一起去拧后者,这样做的效果更好,常常一箭双雕。因为,前者在拧后者的时候也在反思自己的松懈,心想若不引以为戒,很可能会变成后者,因此就会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带动后者一道前进。

       再说弹簧效应。弹簧的特性是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能够自由伸缩。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倘若充分发挥弹簧的这一特性,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班主任的“弹簧效应”主要表现在“伸”和“缩"两个方面,"伸”即该放就放,“缩”即该抓就抓,有张有弛。
       班上有个女生一向刻苦勤奋,自觉性很强,成绩很好。中考前夕,她加班加点,学得天昏地暗,晕头转向,家人很为她的身体担心。针对类似的情况,我特意以“别把弹簧拉直了!”为题召开主题班会。班会上我学着物理老师的样子,拿着一只弹簧秤,叫那个女生把书一本本放在吊盘里。随着重量的增加,弹簧不堪重负,被拉直了,失去了弹性。随即,我告诫学生,我们面临中考,压力越来越大,但不能像这弹簧一样,被过重的压力拉直。如果这样,我们就会因为身心疲惫而在中考中失利。见学生们受到了启发,我就当机立断,要求从我这个班主任做起,卸下沉重的负担,减少作业量,增加休息时间,让大家都恢复活力。接下来的几次班会,我干脆把学生带到护城河边去散步,尽量让每一根弹簧都富有弹性。
      班上另有一个男生,天资聪明,就像一根弹性系数很大的弹簧。遗憾的是,他很贪玩,整天松松垮垮,不思学习。为此,我以《弹簧的价值》为题,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该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认识到了一个哲理——弹簧只有承受相当的压力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于是,我跟学习委员一道帮他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适当增加他的作业量,督促他努力学习。结果,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在此强调一点,无论是“螺丝效应”还是“弹簧效应”,班主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正所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倘若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就可能会让学生凡事必须绝对服从自己,学生一旦冒犯了,自己就可能不适应、不高兴,甚至跟学生对着干,自然就失去了二者应有的效应。 
    





  评论这张
 
阅读(657)|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