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爱的真假  

2011-01-27 09:15:36|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老板老班《爱的真假》

      最近心绪颇有一些纠结,心中总想着一些事,却又无从说起。忽然间想起了一个问题,竟还是关于教育的:老师真的爱学生吗?这个问题虽然简单,认真回答起来却又是这么难。“爱”这个字,说出口是很容易的,以至于有人天天说,说到最后竟然也相信了自己是爱学生的。其实我们都知道,真正地做到爱学生是怎样的艰难!这不是说你和学生谈了几次话、对他采取了什么帮教措施,或是为他做了一些事,就表明你是爱学生的,也不是说你把学生和班级管教得多好,获得了多少荣誉证书就能证明的。真正的爱,不需要这些,也不是靠这些来说明的。

      很多人说我是优秀的班主任,我认为未必,但昨天有一位博友说了,我是爱学生的,这点我就同意了。说别的我可能会谦虚或者否认,但说到爱,我确认我是爱学生的。这点不需要别人来证明什么,我自己心里最清楚。

      为什么我说我是真正爱学生的呢,因为我对学生恨不起来,我无法做到疾恶如仇。一个你真正爱的人,尽管他犯了很多错误,让你伤心欲绝,但你终究还是恨不起来——如果你真心爱他就一定是这样的。我所说的这一切,都与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和严格要求无关。我可以原谅孩子犯下的任何错误,我认为孩子在成长中所有的过失都是可以得到原谅的,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即使成人,不也经常犯错误吗?我们怎么能要求孩子生来就是完美的呢?同样,我说这些话与纠正孩子的错误也无关。矫正是一回事,爱又是另一回事。

      我认为,爱学生的班主任和优秀的班主任不能画上等号,如果两者合二为一,那就完美了,但我们应该知道,优秀的班主任都是评选出来的,它有一定的评选标准,无论这些标准制定得多么详细、具体,唯有“爱”的多少,是无法量化的。所以,经常会有不爱学生的班主任成为优秀班主任,因为他有业绩,符合评选标准,至于如何得到这些业绩,则不是评选者所关心的,真正有感受的学生却并没有发言权。优秀,是业绩,是荣誉,无法说明是否有爱。反过来说,爱学生的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业绩优秀的班主任,因为爱和工作能力也不能画等号,同时我们也知道,有的业绩是需要以牺牲爱为代价的。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其实爱也是可以培养的,只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培养出来。

      问题在于,如果爱与业绩,只能选择一样,或者让她们排个序,你会选择哪个优先?

      换一种说法,如果你是家长,现在有两个老师供你挑选,一个充满了爱心,你的孩子在这位老师手上会很幸福,但成绩不一定突出;另一个没有爱心,但你的孩子并不幸福但学习成绩可能会更优秀一点。你会选择哪一位?

      事实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很现实很功利的社会,学习成绩远远比情感来得重要。当学业和情感冲突时,被牺牲的当然是情感。教育的这种遭遇和爱情的遭遇也有类似之处。当然,这只是现在,并不是我们的未来。

      爱,就是一种感觉。这种爱,其实与爱情的“爱”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真爱学生的老师,也有太多假爱学生的老师。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但我确信,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真假美猴王,最终还是可以甄别的。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要么真爱你的学生,要么把教书当做混口饭吃的职业,对教育没有感情可以,但千万不要假爱你的学生,因为那是对学生最大的伤害。

      让我们来看看真爱学生和假爱学生的老师的区别——也许只有那么一点点,却是决定性的一点点:

      真爱学生的老师,和学生分开一段时间,会想念学生,会想着他们的音容笑貌,会在想,此刻的他们在做些什么呢?开学前总是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新学期的到来,好看见自己的学生。

       真爱学生的老师,看学生的眼光充满了温暖和柔和,让孩子看了都觉得亲切,这是一种“师爱的眼神”,这种眼神本身是美好的,用这种眼神看到的孩子也是美好的。

      真爱学生的老师,当学生毕业后离开,会很伤心,就像掉了魂一样,接了新班,经常还会走错教室,喊错学生的名字。

      那么,假爱学生的老师呢?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

      假爱学生的老师也会很关心学生,和他们谈心,指出他们的错误,并想出很多办法来帮他们改正错误,但他心里想的却是: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这么个学生!真都被他害死了!

      假爱学生的老师也会为学生做很多事,表扬、鼓励,甚至自己掏腰包买来一些礼物送给学生,但他心里却没有赞赏,只是想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更听话,考得更好。     

      假爱学生的老师也会开展很多活动,为学生照照片,写日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心里却只是只是想让这些事情做得漂亮一点,为自己增添印象分。在算计着自己的班级今年一定又是先进班集体。

      真爱学生的老师,即使学生犯了天大的错误,在狠狠地骂过之后,甚至揍他一顿之后,会一边骂一边帮他想办法解决问题,帮他扛起负担,甚至帮他撒谎。

      所有的理性、公正、严明在爱的面前都不堪一击。爱,是不讲道理的!

      当学生闯了祸之后,假爱学生的老师第一反应是今年的先进泡汤了,然后是想着怎么推卸责任,然后是愤怒,那种斥责是发自内心的讨厌,非常恶毒。

      假爱学生的老师,放了假就是解脱了,再也不会想着自己的学生。假期结束,充满了抱怨——又要和这帮孩子打交道了!

      假爱学生的老师,当学生毕业后,心中除了计较考上了几个本科生,就是责怪那些没考上的,不然可以多得多少奖金!恨得牙咬。

      真爱学生的老师看到孩子考不好,是真正地为孩子难过;

      假爱学生的老师看到孩子考不好,第一个想到的是怎样找个理由把孩子的成绩从均分中去掉。

      真爱学生的老师对后进的孩子充满了同情,和学生谈过话后会轻轻地叹息;

      假爱学生的老师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得温情脉脉,但内心充满了鄙夷,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在学生转身离开后,他会在办公室里嘲笑孩子的智商、大谈孩子的不好、家长的不好。

      真爱学生的老师,眼光中充满了耐心、注视、趣味盎然;

      假爱学生的老师,眼神是冷冷的,满是不屑、不以为然,

      虽然他们做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两种眼神却泄露了天机,一个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一个是精于断案的法官。

      真爱学生的老师会骂着:我真想抽你!眼睛里却充满了慈爱,手停在半空中迟迟下不去;

      假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会义正词严地站在班级的立场上教育孩子不要给集体脸上抹黑,这是他们最爱说的话,他们真的很害怕孩子,害怕孩子给班级丢人,其实他是不想让孩子给自己的业绩抹黑。

      真爱学生的老师会和学生一起打雪仗;

      假爱学生的老师不让学生打雪仗的理由不是担心孩子受伤而只是烦他们把雪球带进教室影响班级卫生。

      真爱学生的老师骂得最凶,要求可能也很严,但是,在给孩子写评语时,总是挖空心思找孩子的优点,文笔不一定优美却却充满了善意。

      假爱学生的老师也许从不骂学生,平时总是说:我这是为你好!但是,在给孩子写评语时,从笔尖流淌出来的都是缺点,写到优点时仅仅是套话,因为他们眼中看到的仅仅是孩子的缺点。没有了情感,再优美的文字也不能掩饰内心爱的缺失。

      假爱学生的老师往往在学校里混得很好,因为他们不仅对学生假,对领导也假,八面玲珑,游刃有余。

      真爱学生的老师往往在学校里吃不开,因为他们总是为学生背黑锅,总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总是傻到为了学生的利益得罪领导。

      真爱学生的老师总是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和家长着想,

      假爱学生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和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

      真爱学生的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孩子的家长第一句话总是:对不起,我没把孩子教育好,又让你们担心了……

      假爱学生的老师在同一个场景下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你们怎么搞的,你的孩子又闯祸了!

      真爱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

      假爱学生的老师却往往是领导眼里的好老师。

      家长把孩子交到真爱学生的老师手上,一百个放心,

      家长把孩子交到假爱学生的老师手上,充满了恐惧。

      学生像老师,真爱学生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孩子,善良、真实、善解人意,

      假爱学生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孩子,精明、虚伪、察言观色。

 

     现在流行两个字:太假 。这个世界上满眼是假货,我很遗憾,老师的爱,也有假的……

 

  评论这张
 
阅读(36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