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引用】善起于赞,恶止于惩  

2011-02-13 16:09:14|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水映图腾《善起于赞,恶止于惩》

       曾几何时,赞扬与惩罚一直都是教育中不言的基本教育方法。在中国古代英明的将领总是善用奖罚分明的方法来激励、规范将士。然而,在中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人群突然集中地出现在了一个社会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的特殊历史时期,使得教育者开始出现迷惘无所是从的特殊困境。有人提出对学生应当只赞扬不惩罚,应当只鼓励不批评。这一理论的代表就是周宏的“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论曾风靡一时,其实周宏也曾提到“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不相背离的掌心与掌背的关系,却由于周婷婷(周宏的女儿)是一个聋哑儿,(其挫折的成分,已然天生注定。)于是周宏片面过分宣扬赏识的作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对惩戒的作用只字不提。这种片面强调赏识的作用,与现在普遍存在的过分注重鼓励,排斥惩戒的普遍社会教育心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社会上也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我们过多的鼓励是导致现在的孩子们桀骜不驯,不接受批评,不能面对失败的主要原因。于是为了针对赏识教育的弊端,又去强调惩罚的作用,而对赏识的作用进行贬低。我认为,这两种论调都是片面而不完整的。

        善起于赞,恶止于惩。这不是独立的两句话,而是不可分割,也不能互相背离的整体。没有善起于赞,恶便不能止于惩。没有恶止于惩,善也不能起于赞。孩子的心灵就像一片田野,在上面种植庄稼与清除杂草是应当都去做的两件事。这样的道理不必过多说明。我们也可以观察我们身边,从没有被批评过的孩子,和从没有被夸奖过的孩子都不能表现出健康的心理品质。

        然而,赞与惩的运用,却应当针对教育对象特点的不同而分先后。为何要分先后?对于缺点明显多过优点,经常挨骂,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的孩子来说,则当先赞而后惩。教育者面对的不是一道道数学题,说只要逻辑正确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教育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心灵,心灵有时开放而有时则封闭。一个只知道自己有缺点,不知道自己有优点的孩子,他的心灵是封闭的,这时就需要通过教育者发现他的优点、闪光点来打开他的心灵,他才会愿意接受你的教育,而后惩戒才能够产生清除杂草作用。相反,对于一个在赞扬声中长大的,感觉天生优越的孩子来说,则应当先惩而后赞。也许他确实有很多的优点,然而当他已经都知道这些的时候,赞扬已经没有作用,只能增加他的虚荣心。对于这样的孩子应当针对他的缺点,通过现实给以严厉的惩罚,让他明白自身的缺点所在。当他经历了现实的磨练和心灵的成长之后,再把赞扬还给他,他才会更加珍惜,也才会更清醒的认识自己。

         一句无心的赞扬可能点亮一个人生命的航灯,一次及时的惩戒可能将悬崖边上的人拉回,我们不能片面去强调其一者的作用而去贬低另一者。另外,没有缺点的人和没有优点的人一样,都绝对是稀有动物。我们生活中的人应当都是缺点和优点并存的人,我们在教育中,不应当执着于赞,也不应当执着于惩,只有明白赞与惩的价值,并正确运用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需要智慧,也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是教科书永远无法教会你的东西,唯有不段追求自身的提高才能达到。

        最后,我觉得,教育应当是平实的、自然的,我们不能每天都想着怎样用一句赞扬点亮一个学生的生命,也不能每天想着怎样通过惩戒让一个人痛改前非。每天都大喜大悲的过日子谁都受不了,赞与惩的运用应当趁时、趁势,应当谨慎。说到底它们都只是教育的初级手段,高级的教育是对心灵的触及和对智慧的启迪,这不是赞与惩能够做到的事情。

  评论这张
 
阅读(14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