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投射效应”的教育意义  

2012-12-06 09:15:54|  分类: 教育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上一讲提到,发生在人身上的“补偿”作用(跨栏定律: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是人们内心深处最优秀的作品。因此有必要如下做人:赞美他人,赞美自己一样地赞美他人;欣赏他人,欣赏自己一样地欣赏他人。如此,自己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仅仅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尽可能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从而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实际上,这也是“投射效应”的正面作用。那么什么是“投射效应”?

       所谓的“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等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从心理学的“科学性”和“普遍性”角度分析,人的内心活动是遵循众多心理活动规律的。例如,博主最近谈到的各种心理效应,不管是否认识这些规律,人们的内心活动都无形中按照这些规律在进行着。因此,以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是有着心理学原理基础的,被公认为的正确的做人原则。

       然而,尽管心理活动规律支配着人的心理活动甚至外在行为,但是每一个人的心理品格、个性特征、性格特点都是具有独特性的,这也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最重要的区别所在。另外,既是两个人具有相似的性格,但在程度上也会有所区别。例如,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的程度则大相径庭,有些人的“自私”恰到好处,成为了自己的重要防御屏障;而有些人的“自私”太过了,达到与他人(包括亲人,甚至父母、子女)水火不容的地步。

       因此,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不良的性格特征或者太过的心理品格推己及人,那么这就很有可能影响交际水平,毁弃纯真的友谊。

       实际上,诸如感情体验、意志水平、个性特征,人与人都有着差别,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哪怕同卵双胞胎,从娘胎孕育开始就或多或少有着差异。最近有个报道,医学人员在观察一个孕妇的胎儿成长情况时发现,胎内的一对双胞胎竟然在胎内“打起架来”,医学人员的解释是:可能孕妇的供养不足,胎儿在争食。

       也就是说,从客观角度分析,人与人也是有着重要差别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差别,以防“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因此,我们做任何判断都不能太主观,必须充分调查,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观察为依据;特别是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特征、道德品格时,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以一事推万事;更不能不做任何客观调查,“以貌取人”或者“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本讲讲得“投射效应”,主要强调的是负性作用。实际上,防止这一认知障碍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品格,优化自己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改善自己的思维品质。一个有着良好的心理品格、融洽的性格特征、健全的思维品质的人,无形中就能排除“投射效应”的负面作用——能够与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相处融洽,共谋合作,实现双赢。

       既然每一个人都有着差别,那么不同人的就有不同的价值。作为个体,充分认识自己,把自己安放在恰当的位置,才能发挥自己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见《“德尼摩定律”的教育意义》);而作为一项工作的负责人,或者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特征、性格特征,才能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激励作用,从而尽可能地实现组织系统的整体涌现性。下一讲,就谈一谈不同性格特征的人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鲶鱼效应”的教育意义。

 

附:心理效应的教育意义

  评论这张
 
阅读(373)| 评论(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