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由“惩戒”到“激励”,变的不仅仅是说法(六)  

2014-12-23 12:08:5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由“惩戒”到“激励”,变的不仅仅是说法(一)

由“惩戒”到“激励”,变的不仅仅是说法(二)

由“惩戒”到“激励”,变的不仅仅是说法(三)

由“惩戒”到“激励”,变的不仅仅是说法(四)

        由“惩戒”到“激励”,变的不仅仅是说法(五)

(三)不只是班主任的故事——班主任亦“备优激励”

故事一 班主任拖堂,学生偷着乐

班主任利用自任学科的课堂时间进行即时教育(有时称短暂班会),是相当常见的,我亦不例外。有一天,没有把握好时间,上课前的即时教育拉长了,导致学科教学内容在结束铃声时还差那么一点——一道课堂习题还没有点评。

铃声响起,我依然漫不经心地点评,一分钟过去,开始有学生在看表,两分钟过去了,个别学生忍不住诡秘微笑,三分钟过去了,有一个组的学生忍不出笑出声来,我依然漫不经心地讲,四分钟到了,我话音一落,点评完毕。全班同学爆出一声遗憾,有大胆一些的同学很不服,他们高呼——“老师,备优激励!老师,备优激励!”

“没有五分钟时间吧。”我给他们做一个鬼脸。

“仅差一分钟。”看表的同学说完,有点小生气地说:“就你们笑……”

差一分钟就是差一分钟,逃过了备优激励一劫。

点评 拖堂效果很差,故事一可见。实际上,我自己特别反感拖堂。由于意外,我拖堂了,而且引发了很有意思的“故事”,故事最有教育价值,必须利用好。一切“依法”办事,差一分钟就是差一分,我诡秘地向学生一笑。此刻,我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笑,而是为酝酿下一个“故事”而暗中乐。

故事二 与家长一同教育学生后,班主任“备优激励”

课堂手机管理是信息化时代校园教育难题之一,不少班主任为之头痛,甚至因此断送了生命。管理课堂手机的最好方法是,学生不要把手机带入校园。因此,我对课堂手机的管理定位是:学生手机的管理主要由家长负责,而教师仅仅协助家长管理。

开学初,我并没有把手机管理作为班级的核心,而是等待时机——家长对教师协助管理手机有强烈需求后再出手。一个月后,有家长开始反映,有同学在教室内使用手机,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学生也在攀比,本来没有手机的学生闹着家长购买手机。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购买手机,我坚决建议:“不要!”

还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十分叛逆,回家后就抱着一个手机,睡觉前还要玩一会儿手机,晚上收缴孩子手机,他/她还怒气冲天。听了之后,我安慰父母,不要太生气,跟孩子平等交流,孩子慢慢会理解的。

另一方面,我又在家校群中反复反映一个实际情况: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其中多半是晚上没有保证睡眠。并用经验告知家长,有些孩子会待父母睡下了,于凌晨在被窝里玩手机。

一个多月过去了,不少家长希望班主任能够管理手机,而我又反复向家长说,班主任“无能为力”,而且拿兄弟学校“学生弑师”事件捎着推脱。时机相对成熟后,我向家长说:我可以配合并协助家长做好孩子的手机管理,但主要还是由家长负监督责任。

时机已经成熟,顺势推出手机管理办法,见附录二。

丁佳丽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关闭手机,被我抓了一个正着,而且属于第三次违规。按照26班手机管理办法,班主任通知家长到校,并帮助和督促孩子与家长签订一份关于手机使用的“家庭契约”。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多次联系都未能到校,最终敲定周一早上8点到校来访。

家长到了学校,我进入教室把丁佳丽叫了出来,到教师办公室与家长商谈“家庭契约”问题。当然,在这期间,也不免与家长一道对丁佳丽进行一番教育。

一节课过去了,课间几位同学陪同纪律委员把一张备优激励下达单送给了我,我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地说:“家长来了也算啊!”几位同学异口同声说到:“没有办法,制度摆在那里。”

这般兔崽子,还模范起我的语气来了。家长还没有离开,我向家长摊手:“这就是制度管人!”家长连忙道歉:“对不起!难怪你要我周末晚上来,真对不起啊,那时真的在忙。”

就这样,我“备优激励”了,我选择了写一篇专题论文。一周内,一篇字数长达1万字的专题论文《共点力条件下的动态平衡问题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完成了。而且,把它打印并复印了出来作为讲义发给了每一位学生,并在课堂上一起学习分享。

点评 尽管有着正当的理由,但毕竟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家长来访,由请家长到教室唤出孩子,我就可以避免备优激励了),因此我完全接受纪律委员的备优激励。更重要的是,考虑到故事一情景,我正需要一次以身作则的教育契机,如此难得契机摆在面前,我为什么要断送了呢?

(待续)

 

  评论这张
 
阅读(508)|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