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下面日志,我留下足迹:
“每一个都有缺点,关于缺点我倒是这样看的:
1、自己一旦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某个缺点,那么一定要努力去克服这个缺点;
2、发现他人,特别是成长中的小孩,有某个缺点,那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告诉”她。注意把握好目标方向:让孩子自己领会到这个缺点的危害性,而又不至于伤害其自尊性。
3、承认每一个人都有缺点,所以不能因为某个人有缺点,就立刻评价他的品格、他的未来。”
引用
兴趣教育行者 的 教师要有哲学素养
引用
灵君 的 引用 教师要有哲学素养
引用 髯翁陶树坤 的 引用 教师要有哲学素养 引用碧溪 的 教师要有哲学素养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些老师很精明,也很认真,学生的任何不良行为,包括那些微小的毛病都逃不脱他的眼睛。正因为这样,他所带的学生几乎没有优秀者。他忘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一辩证法了。有些老师讲课,字、词、句、段、篇、习题、演练等等,无一不全,无一不精,但是学生几乎很少有出类拔萃者。这些教师弄不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的精当与合理有时损害的正是整体和长远。一些在低年级很优秀的学生到高年级之后往往竞争不上去,一些三岁就能背唐诗的城市孩子未必能竞争过泥水中的农家子弟。个中的原因也许是复杂的,但是所折射出来的哲学原理,不能不引起为师者的注意。教师往往期望一个孩子没有缺点,或者想方设法把其缺点规范到最小程度。但是,千万不可过分。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往往是共存共生、互为表里的。当你把一个孩子管理得一点毛病都没有的时候,这个孩子的优点也就可能随之泯灭了。所以,对于孩子的一些非本质的“毛病”,不妨让它们存在一个阶段,甚至存在下去也无妨。这些“毛病”也许正是其优秀品质成长的土壤。对学生宽容的老师无疑是很优秀的老师。有人说,宽容来源于高尚的师德;有人说,宽容来源于宽广的胸怀。其实,宽容更是一种哲学认识的结果。这些教师对于现象与本质、对于矛盾双方依存和转化的认识也常常高于一般教师。说起来,教育充其量是一种外在手段,它只是学生发展的条件。一个学生的发展成长是靠其内在能量的积蓄——道德的、知识的、审美的、心理的,等等。教育光靠硬手段是改变不了人的。一些家长和老师所犯得毛病常常在于夸大教育的作用,忽视孩子成长的过程,在教育目标上也太急功近利。所以,哲学素养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因为它包含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