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引用】“罚差生奖好生”是应试思维下的管理臭招  

2011-11-11 09:08:26|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9日,有读者向反映,东营市胜利六中有班级实行奖罚制度,违规违纪的学生会被罚款,罚金将用来奖励学习进步者。此举引发部分学生家长的争议。

  9日中午,放学后的初一学生婷婷告诉记者,班里确实有这种制度,几乎每个同学都被罚过,但只要学习进步或者成绩好,就会获得用罚金买的奖品。

  “比如写不完作业,最少的被罚五毛或者一块钱,最多的罚十块。”同时,两个管理班费的同学会对罚金的来源和花销进行详细记录,这学期剩下的钱就挪到下学期用。

  初三学生倩倩所在的班级也有这种奖罚制度,“有一次一同学考试作弊被罚了200元,但是她后来好好学习,进步很大,又挣回来了。”

  初三学生明明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上课的时候吃口香糖,被罚了2元。

  对于以罚代管的做法,家长有着不同的态度。倩倩的家长王女士明确表示赞成,她认为罚了几块钱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养成好习惯就行。“奖励进步者也是一种激励。”

  明明的家长李先生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担心孩子多次被罚后就不以为意了。“再说现在孩子没有收入来源,都是靠父母,用罚款的方式有很多不妥。”

  对此,该校一名刘姓副校长表示之前并不知晓,学校肯定没出台这样的管理措施。他说,这种管理方式肯定不合适,但为了加强学生管理,个别班级老师的初衷也是为学生好。他表示学校会对此事进行调查。

东营市胜利六中有班级实行奖罚制度,违规违纪的学生会被罚款,罚金将用来奖励学习进步者。此举引发部分学生家长的争议。(11月10日《齐鲁晚报》)
  
  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都很受老师的喜欢,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都不太待见。近来,一些地方的学校和老师在区隔差生好生,表彰成绩好的,惩罚学习差的学生方面,颇多创意。比如,西安有学校给差生戴“绿领巾”;包头让好学生穿“红校服”;无锡要求差生测智商;慈溪让违纪学生“脱裤子跑步”;而南昌进贤大冷天的让学习较差学生在教室外面考试。这次,东营的学校则是罚差生奖好生。
  
  从“绿领巾”到脱裤子罚跑,都受到舆论的抨击。这是因为,虽然学校和老师的动机或许是好的,希望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这些行为无一例外地,给学生贴上了标签,让学习不好,不听话所谓的差生犹如“鸡立鹤群”,损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拿罚差生奖好生来说,钱数虽然不多,但每上交一张钱,上面都好像写上了“我是差生”的字迹,这就如同一根根竹签,刺痛交钱者的心,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如果有的学生成绩提高的慢或顽劣秉性一时难改,就会屡次被罚,极易产生自暴自弃心理,对罚款不以为意,对学习更是提不起兴趣。
  
  不管是罚跑、测智商,还是穿戴分红绿,实质上都是一种“教育暴力”。素质教育虽然推行了多年,但大部分学校还是打左灯,往右拐。嘴里喊着素质教育,却还再按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办。学生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老师以成绩论行赏,学校以升学率论生死。在以分数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学校和老师都视提高学生成绩为第一要务。为了这个目的,“激将法”、“惩罚体罚法”、“色彩区隔法”,各种手段统统都被使出来。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招数背后,却展现了学校和老师在应试思维下,管理手段的僵化、僵硬。这种管理手段看似灵活多变,但却僵化无比,目的都是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方式都是惩差生,褒好生,结果都是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要避免这种“教育暴力”的出现,就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变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标准,让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塑造,而不是单凭以分数论好坏。

  评论这张
 
阅读(20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