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2011-05-08 17:56:05|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一.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而电流对于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第五章是最基本的电流和电路知识,为以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处理电学问题奠定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电流的知识,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定向移动及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知道电路的构成,这又为后面学习串并联电路及整个电路学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希望亲自尝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根据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察能力的特点,对于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
三.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了电荷的初步知识,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常见的电源和用电器
(2) 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验,课件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电流的存在,是培养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研究过程中以生活素材为依托,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求知.积极合作的思想品质,在讲解电源知识时,通过对电池的了解,提高学生关心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重难点分析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由于电流的方向不是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本节难点定为知道电流的方向。
五.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生活中有大量的电学现象,我有意识把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请同学自己观察教室里的用电设备,然后举例说出各个用电器,并引导学生尝试对其进行分类,由此引入新课。同学亲自观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学生尝试对用电器进行分类,不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初步的分类讨论能力,而且为后面讲电路的构成打下了基础。进而提出疑问--用电器是如何工作的?引出课题--电流和电路。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进行实验,情景感受
由课本的实验导入新课,在这个环节中,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电流的存在。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单独的导线是不会导电的,只有把导线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才有电流的流过,进而引出金属导体里电流是怎样形成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学生经过亲身体会渴望解决问题,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顺路进入下面的教学过程。
(三) 课件展示,传受新知
  在处理电流的形成这个知识点上,因为金属里电子的运动是抽象的,学生
  不易理解,我应用了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地展示。
 
课件一:金属导体中导电前电子杂乱无章的运动和导电后电子的定向运动
由此学生可以知道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同时跟学生明确指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应该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在讲解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得出正确结论,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由实验到理论的转化。
课件二:食盐水中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使学生知道并不只有负电荷定向移动才形成电流,为了巩固改知识点设计了以下环节。
    通过让学生判断不同情况下电流的方向使该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这样设计是使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会举一反三。对不同情况下电流的方向进行分析,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提高了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课件三: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学生通过不断观察课件所展示的内容,这一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虽然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准确,但通过师生的不断补充,学生可以由自己的思维过程最后得到答案,这不但是一次思维的升华,同时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至此本节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已基本攻破,基本以依靠试验和课件,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来推动,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观察电路,归纳构成
依据课标的要求该知识点属于学生了解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电源.用电器已有了接触,因此我把这个问题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列举实例,并逐步引导学生对其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加深对各种元件在电路中作用的理解。此过程可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培养学生敢于求知,乐于合作的精神。在电源的学习中让学生知道各种电源,加强对电池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节约能源.促进环保意识。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正如条条小溪流向远方,导体中的电荷也在定向流动,本节课主要讲了电流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总结,师生不断补充,抓住重点,巩固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理解。
六. 课堂练习
 金属外壳的手电筒可以看作一个简单电路,你能想想看,手电筒里的干电池.按扭.金属外壳.及小灯泡分别属于电路中的哪些元件呢?
设计这道习题一方面因为手电筒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是因为电路的组成在本节课虽不是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解,但他却很重要,这道习题可以把课上所学的电路的组成知识包括在内,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七. 作业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联系,抓住基础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分层次练习。另外可以让学生查各种电源的资料,做成小板报,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 板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包括课件和板书,课件可使课程直观流畅,板书可使本节课程清晰明了。.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一. 电流的形成
二. 电流的方向
1. 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 在电源外部, 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回到负极
三. 电路的构成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开关
导线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 的课程设计,请各位老师评委多加指教
    

 

 

 

电流和电路》

一、前言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2 节《电流和电路》。

电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流和电路是是电学学习的开篇,是今后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但是电流及很多电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又由于刚刚接触电学不易理解,所以本节从实验出发,结合实际电路进行教学,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初步感知电流、认识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通过动手组装简单的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的方向、认识电路的组成及会画电路。难点是电流的形成。(幻灯片1)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新课程理念,我采用实验探究、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利用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等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互动展开教学。
二、教学过程:实验激趣——感知电流——探究电路——自学作图——实际应用(幻灯片2)

实验激趣,导入新课:

我设计了一个两个用电器并联的电路。(幻灯片3)开关闭合后,学生看到了灯亮了,听到了电铃的声音。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你能否让你桌上的小灯泡发光?

课前为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布置任务:以竞赛的形式哪组的灯先亮。学生通过连接简单的电路,感受到了电流的存在同时对于电路连接这样的实验也非常感兴趣。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灯为什么亮了?

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有电流通过,同时提出什么是电流?教师顺势提出本节的学习内容,板书题目。

感知电流,突破难点:

电流的形成(幻灯片4:演示课件:金属中电子的移动)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采用了教师讲解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配合了课件展示。

对于电流的方向的教学,采用了实验设疑的方法。让学生把一个发光二极管接入电路,有的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发现二极管不亮,教师提示学生把电源两极对调,而后二极管发光。由此学生产生疑问:电流是否会有方向?教师展示课件讲解电流方向的规定,最后使学生知道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设计一道判断电流方向的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

此环节对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改动,将教材中的小资料该成了引出电流方向的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理解电流具有方向性很关键,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电流的方向性,突破了难点。

动手实验,探究电路:

请同学们讨论电池、发电机、灯泡、电动机、门铃等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把它们进行分类,学生对于用能量划分电源和用电器有难度,我先提出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那么哪些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区分开电源和用电器,便于得出电路的概念。分清电源和用电器,初步认识能量,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概括地说出电路的构成,令他们非常振奋。

此部分将学将教材中电路的概念和电源、用电器与能量的关系的顺序做以调整,目的是便于将属于电源或属于用电器的元件进行分类。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对干电池和学生电源有粗浅的认识,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谈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怎样保护环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对学生电源的阅读,学生对电网所供的电流方向在不断地变化有一个印象,为以后学习交流电做了铺垫。

自主学习,会画电路:

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将前面的实验电路的连接情况画下来,其他的同学在下面画,大致画出元件的外型。画完后请同学们进行评价,说出此图的优缺点,然后想出改进措施,进而引出元件符号,(幻灯片5:展示元件符号)请

学生将黑板上的实物图改成电路图,学生对自己的改进方法会非常自信,到前面的改进也会有很高的热情,学生画完后,再请同学们进行规范,渐渐地就会得出规范的画法,此时老师在进行学法指导,将电路图的画法进行归纳:元件符号要记清,连接顺序看分明,一 一对应需看准,方方正正才能行。画电路图,不是横就是竖,拐弯900,元件不画拐角处。(幻灯片6)

方法学会,实际应用:

学生观察自备的手电筒,观察它的结构,了解电路是怎样接通的,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灯泡不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作业:家庭电路中,哪些部分是电源,哪些部分是用电器,开关有哪些种类?这样的作业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应用于实际生活,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充分体现STS思想。

三、说课小结: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遵循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经历贴近生活的、简单易做的电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始终保持了积极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求知识、在学习中求方法、在学习中求应用、在学习中求发展。

 

  评论这张
 
阅读(106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