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两道以梯子为原型的物理习题教学启示  

2013-08-12 16:51:19|  分类: 物理教育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物理教师需要树立这样的学科教学理念——物理源于生活(自然),作用于生活(自然)。因此最佳的教学法是,讲解学科知识时必须还原其生活背景,分析习题时力争还原其生活原型。本博文就后者,以一个典型的生活原型为例,探讨有关习题的教学法。先看两道习题:

    习题1.在灭火抢险的过程中,消防队员有时要借助消防车上的梯子爬到高处进行救人或灭火作业,如图1所示.已知消防车梯子的下端放置在粗糙的车厢表面上,上端靠在摩擦很小的竖直玻璃幕墙上.消防车静止不动,在消防队员沿梯子匀速向上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两道以梯子为原型的物理习题教学启示 - 姚铎俟 - 姚铎俟教育

 

A.车厢对梯子的作用力大小不变

B.墙对梯子的弹力大小不变

C.地面对车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地面对车的弹力大小不变

   习题2.如图2所示,一根轻杆两端分别固定着AB两球,斜靠在光滑竖直墙上,而地面是粗糙的,且两球的质量相等,当A球位置缓慢抬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两道以梯子为原型的物理习题教学启示 - 姚铎俟 - 姚铎俟教育

 

A.地面对B球的作用力大小不变;

B.墙对A球的弹力大小不变

C.地面对B球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地面对B球的弹力大小不变

        理论上分析两道习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其中习题一需要利用"三力交汇"原理,逻辑分析中有两个难点:第一,车厢对梯子的作用力,实际上就是车厢对梯子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两个性质力合成为一个力,与梯子(包括人)受到的另外两个力从而构成三力问题。第二,"三力交汇"原理本身就是一个难点。严密地分析习题二,必须采用隔离法综合分析两球受力的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两道习题看是"相似",实有本质的不同。纯理论地分析,很容易混淆问题的本质,导致"同一题型而解法不同"的思维困惑。相似之处是,系统重心上移,不同之处是轻杆的倾角一个不变,另一个改变。两道习题的正确答案是:习题一(CD),习题二(D

        从理论上按部就班地分析两道试题,不免使同学们留下"迷宫"印象——物理不好玩,太难了。博主在初步教学中就陷进了这个"迷宫"中。对这两个习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两个习题可以归于"同一生活原型的两个不同情景",在讲解中还原两个熟悉的生活情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答这两道试题。

        两道习题的生活原型是"梯子斜靠"问题,但情景不同:习题一是爬梯情景,而习题二是放梯情景。引导学生回放生活情景或者演示实际生活情景,为了便于观察,竖直墙壁改为两端固定的水平悬线。通过观察悬线的形变程度,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悬线对梯子的弹力大小变化。直观地获知了悬线对梯子的弹力大小变化关系后,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将一劳永逸地解答这两道习题。

       通过这两道习题的深入分析,博主的体会是:在物理教学中还原生活原型乃是物理教学的真谛。

  评论这张
 
阅读(761)| 评论(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