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聪明而不勤奋的学生,怎样教育?  

2013-09-07 16:18:10|  分类: 教育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前一些日子写了一篇日志《勤奋而欠聪明的学生,如何教育?》,得到一些博友的厚爱。然而,有一位博友又提出一个问题——聪明而欠勤奋的学生又如何教育呢?愚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没能立刻作答,只能先给出一个大致方向,于是回复博友"很好的问题,这个容我思考再告知。但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教会孩子做人,作为聪明而欠勤奋的学生,这几方面可能要特别注意: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尊重他人、避免自负。"

        勤奋而欠聪明的学生,和聪明而欠勤奋的学生,教师都会为他们惋惜,但这惋惜有着本质不同,思考来可以用两句谚语来区别——前者是"上天且不公"之无奈;后者是"恨铁不成钢"之苦闷。

        这两类学生,哪类将来更有出息——成就更卓越?这真的说不清,更不会有确定性的答案。首先,成就的大小并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更没有永恒不变的标准。不同时代呼唤不同的精英人才,这就决定了纵向具有不可比性;同一时代精英人才少许几个足矣,这也说明了横向没有必要做比较——强化比较,既会削弱大众的集体智慧,也会降低精英人才的特别智慧。其次,一个人是否成才,是否做出卓越贡献?这是由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否勤奋,是否具有聪明才智,仅仅是综合因素中的两个因素而已。事实也表明,两类学生都出现过精英人才,而平凡之人还都占绝大多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哪类学生,他们将来能够自食其力、自身身心健康、不危害社会,才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如果说教育对塑造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或决定性作用,那么把受教者培养成栋梁之才,乃是教育的理想目标。作为教育者的父母或教师,牢固树立教育基本目标,才不至于陷入苦恼之中,也才能保证航行的正确性;适当建立教育理想目标,才能热情而努力工作,最终促进航速得到有效加快。值得强调,只要航向正确,航速大小真的没有必要苛求,否则欲速不达,甚至弄巧成拙。

        然而,聪明而欠勤奋的学生,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呢?首先我要做出说明,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尽管与后天的培养具有重要关系,但先天天赋的成分要浓厚一些;一个人勤奋不勤奋,可能与先天的基因具有一定关系,但后天培养的成分更重要许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中学生,乃至小学生聪明而不勤奋,作为上游教育阶段的主要责任人可能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责任、观念和行为了。下面愚提出对聪明而不勤奋学生的"两要两不要"教育原则,一方面供长期教育责任人(监护人)反思,另一方面也供现行所有教育责任人实施教育之参考。

  1. 要以引导为主要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广泛兴趣。

        聪明的学生,不学则已,一学就会。根据兴趣理论,兴趣因好奇而开启,以熟悉而终止。当然,这里的"熟悉"并不一定对曾经感兴趣的"学问"达到精通的水平。事实上,谁也不能说某方面的学问已经到了研究的终点,只是自己目前或者永生都不能在这一领域有所进展罢了。然而,就是因为这一点,在这方面的兴趣将荡然无存。真的如此,就应该转移兴趣的方向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从小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广泛兴趣,在广泛的涉猎中,最终形成"知识越渊博而越无知"的求知感慨。有此求知感慨,怎能学习不勤奋呢?怎会停止求知的脚步呢?那么怎样激发广泛兴趣呢?有关"兴趣"的理论书籍对此有大量的阐述,愚就不必在这里罗列赘述了,但不管怎样,以"引导"为主要教育手段为总原则。

       2. 要从小培养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独立谋生的潜能。

       这里讲的"谋生"具有两层含义,基层含义是自己养活自己;高层含义是自我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实现这两层含义的"谋生",都应该从小培养责任意识——例如六七个月大的幼儿开始学会走路,那么一旦学会就尽可能少的牵着他走路;一二岁的幼儿一旦学会自己喂饭,那么就尽可能地规定时间按点按量完成,时间一过收拾碗筷结束餐饮;三岁的小孩自己会穿衣了,那么父母就不要帮助他穿衣了……总之,小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会做的事情尝试着学会做,一步一步地让孩子独立起来,到了懂事的年龄(青春期左右)可以明确告知孩子,十八岁之后自己应该完全独立生活,如果需要父母继续提供帮助,也应该以自己的才智赢得父母"投资"——对,"投资"一词绝对精确,之后的"投资"是要有回报的。只有要求回报,才能激励孩子勤奋努力,并且真正的独立起来。如果父母认为求学深造是孩子成才的最佳途径,那么一定要引导孩子真心明白——努力学习,是最好的"投资",这项"投资"不仅仅值得孩子自己付出汗水,也值得父母继续"加盟入股",因为它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责任,不仅仅对自己负责,也对父母(投资人)负责,那么又怎会不勤奋呢? 

        3. 不要唠叨。

        要保证以上两点之教育成果,千万别唠叨,一唠叨就前功尽弃了。"唠叨"一方面表现教育人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底(事实上,爱唠叨的人一般都没有成体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在告知孩子"你的一生我会负责"。有些唠叨父母可能不服:"我是铁石心肠,我的孩子别指望我养他一辈子。"这些父母确实在唠叨时,会向"懒惰的"孩子反复念叨"到了十八岁你就滚出这个家门,父母到那时完成了法定的抚养义务。"这样一句话,一方面父母到时未必能做到,另一方面孩子也心中嘀咕"到时再说"。实际上,父母真的不必唠叨,用实际行动告知孩子,现在开始就要做一些事了——例如自己衣服自己洗等等。聪明的孩子,当然能够辨清形势,面对用行动说话的父母,他怎能不勤奋努力呢?

        4. 不要比较。

        有些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发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时,自己的虚荣心就上来了。如果这份"虚荣心"能够掩藏在心底,或许还好一些。但是不管怎样,如果这份"虚荣心"被孩子发觉到了,聪明的孩子如果还没有生成智慧,那么他就一定会这样思考:"我学习,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父母,是为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孩子一旦产生了这样的观念,不仅仅培养不了意志力,而且意志力将大大降低。缺乏意志力的孩子,又怎能期盼他持续地勤奋努力呢?不要比较,只要关注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发扬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为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而自豪。

        总之,聪明的孩子,不勤奋,多半是不良的教育酿成的不良结果。因此为了扭转局面,第一是停止不良的教育方式;第二是走向科学的教育之路;第三是耐心的等待或者是为前期的不良教育适当买单,当然该果断行事是还得果断,决不能让孩子得寸进尺。

       是为博友提问之详细回复,不知博友是否赞同?

  评论这张
 
阅读(739)| 评论(1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