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没有使用规定的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
要求和建议:考生在答非选择题时,必须按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作答。不得使用铅笔、红笔、蓝笔、圆珠笔等规定以外的笔作答,否则电脑扫描后屏幕上显示不出或显示不清。
问题二:存在铅笔作图现象,事后没有用0.5mm签字笔描黑,扫描图像不清晰。
要求和建议:作图应先用铅笔绘出,确定后再用0.5mm黑色签字笔描写清楚。因为铅笔字迹答卷扫描后生成的图像清晰度很差,扫描不出来,电脑上看不出图案。这种情况在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都存在。作图题中,对于既描点又画线的题,一定注意画线时不要覆盖点,否则评卷教师难以确认是否描过点。
问题三:解题步骤不规范,过程繁琐,无用步骤较多,致使规定位置写不完解题过程,超出黑线框部分扫描不上;个别学生在本题的解答框写不下时,将剩余解答部分写在另一个题的框中,答题超出规定区域。这两种情况无法批阅给分。
要求和建议:考生应先想好并设计好答题步骤,答题内容不得超出答题区域。若越界作答,扫描图像切分后,评卷教师无法看到越界部分的答题内容。
问题四:有的学生写错后使用涂改液、胶带纸。胶带纸粘贴后再写上去,扫描在电脑上只显示出一些花点,辨不清写了什么内容,由此失分者居多。
要求和建议:若考生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可用修改符号“===”将书写内容划去,再将修改后的内容写在答题区域的空白处并标注清楚。禁止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改错或用胶带纸粘扯修改的内容。
问题五:学生书写字迹潦草(字太小、字密度大、字迹不清、涂改严重等),使扫描入电脑的卷面不清晰,给阅卷带来难度,失分者不在少数。每一大题的各小题之间学生书写过密,导致分界线不明确,分题切割后首尾行扫描不全。
要求和建议:考生书写时,字迹要工整、清晰,不要写得太细太轻。字太小、太密,显示到屏幕上不清晰;字太大,显示到屏幕上字更大,会给阅卷老师造成不好印象。同时,应看好空间,适当整体设计,保持字体大小、均匀,字距、行距适中、合理。
问题六:个别学生选考题不涂所选题号(漏涂),或只打一个对勾,直接答题。错位答题现象不少,比如有的把35题答到36题题号后,再把“36”划去改为“35”。
要求和建议:选考题识别点方框必须用2B铅笔正确填涂,填涂题目必须与作答题目一致。有些考生涂的题号与做的不一致,当选作题有几个人分题阅卷时,会丢掉分数。
考生需注意的其他事项
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若答题格中没有大题号、小题号的,作答时最好写上,方便评卷教师辨认;填空题有几个连续的空,学生答案易错位,若个别空没填,最好空出该空的位置,以方便评卷教师识别写出的答案是哪一空的。对于某些大题中有几问的情况,若第一问没做而做第二问时,第一问对应空间不要留得过大,否则,反应到电脑屏幕上,老师不往下拉,看到的是空白,容易造成零分。
还有少数学生在答题卡识别点上或附近乱涂乱画,造成答题卡扫描时信息读不出;条形码有时第一次没贴好,撕起重贴时损坏条形码和答题卡;答题卡较大(除英语科),课桌面较小,学生不适应,出现折皱或损坏现象;个别考生客观题使用非2B铅笔填涂;选择题部分填涂时不用规定符号,如划横线之类;英语学科改错题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操作,改写不规范等问题,考生答题时需特别注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