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教育教学畅想——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一)  

2014-07-29 14:39:33|  分类: 教育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一)

一、原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教学模式,遵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理念的丰富、多样、灵活教学观。就当前国内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来看,下面几个有关教学实践研究和传统经验理论是实践者提及最多的。

1、合成教学法(complex instruction,简写CI)

合成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加州的教育学者开创并发展起来的。在加州的研究发现,在混合能力班(mixed-ability)使用合成教学法的学生,不仅数学成绩优于分层教学的学生,而且还更加喜爱数学,行为表现也更好。后来CI在英国得到推广发展。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教育学教授乔·鲍勒指出:“很多家长支持分层教学是因为它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但合成教学法能使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都受益,受益最多的也是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因为他们有机会学得更加深入。”

一般地,CI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分别扮演组长、协调员、资源管理员、记录员(汇报员)的角色。每个小组要协作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而且,每个人都要为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如果组内有人遇到了困难,其他成员要为他提供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将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汇报展示。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谁会被选中,因此他们必须确保所有成员都掌握。

大多数教师实践小组合作学习,都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其中“组内异质”或许就借鉴了合成教学法的做法,而“组间同质”显然是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同学的学习斗志。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取得“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都受益,受益最多的也是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是因为它符合一个著名的教学实验结论。我们把这个教学实验结论,称之为学习金字塔理论。

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现已成为全世界学习和培训的主要资料。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教育教学畅想——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一) - 姚铎俟 - 姚铎俟教育
教育教学畅想——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一) - 姚铎俟 - 姚铎俟教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运用了“教别人”、“讨论”、“演示”等高效学习方式,限制但不抛弃传统的“听讲”这一低效的学习方式。

实际上,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前,我国古贤和近代著名教育家就提出过类似学习观点,例如: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得格外明白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评论这张
 
阅读(554)| 评论(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