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转型性变革中的制度更新实质上是制度价值取向及制度功能观的转变,关注学校制度更新中人的因素、制度价值的现实条件以及制度变革与组织、机制和文化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在迎接复杂性的挑战中推进制度更新变化。最终,可望通过制度更新形成学校变革的自组织机制。 学校越是自觉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变化着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就越能认清方向,有效利用社会提供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把外在的需求内化为学校的目标,走主动发展的变革之路。
一、学校制度转型引发的制度更新需求
(一)学校转型提出的学校制度更新需求
制度更新本身就是学校转型变革的一部分。
学校转型需要打破原有的学校制度结构,创造新的制度形式,完成学校制度系统的更新,以保证改革有序、持续的发展。
制度的设计、安排和运行都要以现实的人为中心,提倡人人的参与,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保护人的权利,需要制度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现行学校制度制约学校转型的实现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学校内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看作是国家管理系统的缩影;把属教师负责的教学和班级工作的管理结构,看作是学校管理系统的缩影。
二、学校制度研究近况
(一)“制度”的集中界定方式
第一,制度是一种规则或规范(体系)
第二,制度是“运行中的机构”
第三,制度是一种行为模式
第四,制度是一种社会基本结构
1.行为和规则是制度的两个基本要素
制度不是写在纸上的东西,也不是现成地摆在那里的东西,它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中,一定是在特定社群范围内为人们所实际遵守的规则。
2.制度是“社会性”的规则体系。
3.制度具有规范、约束、导向、形成新秩序的功能
正是在这种不断地规范和约束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制度将人们的活动行为导向预期的秩序和稳定性。
(二)国外学校制度的变革发展
如果与学生关系最近的教师、校本的行政管理人员、家长以及管理概念上的学生能在学校制度方面做出决定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