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姚铎俟教育

关心教育,主要是社会、学校、父母的事;其实也是你、我、他的事。

 
 
 

日志

 
 
关于我

做平凡的教师,干非凡的事业。本博客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做了详细的分类,本博客还撰写了大量原创性文章,希望朋友们喜欢。

引用 “说了不听,不说又不行”家长要如何做?   

2015-10-22 09:56:40|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说了不听,不说又不行”家长要如何做?

“说了不听,不说又不行”家长要如何做? - 陆泉润 - 风吹墨浪

  当今最令家长朋友苦恼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自己对孩子的教导总不被孩子认可,教育孩子说了不听,不说又不行。其实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说与听形成了对立,这背后也隐藏着两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不听我的话?我到底要怎么说孩子才能听?

  (一)为什么孩子不听我说的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首先需要对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个了解。孩子在3岁前尚未形成自我时,很会倾听,你看处于婴儿期时,只要有声音,孩子就会试着去寻找声源,只要有人呼应,孩子就会作出反应;到孩子学说话时,只要你说话,孩子会看着你,仔细地听,虽然有时听不懂,但还是会很认真地听,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学会倾听孩子,能有意识地进行倾听方面的培养,孩子就会明白,当别人说话时,需要这样全神贯注地听,你不但会发现孩子学习语言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发现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果你以为这么小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不需要做这方面的关注,你就会有一天发现,你说的话,孩子也会不听,因为孩子既没有锻炼成长的机会,也没有榜样效仿的机会,这是奠定孩子不听我说的话的基础。

  孩子成长到了3岁,这时孩子慢慢形成自我,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自私”的品质,只要不顺他意,他就会发脾气,常常表现为执拗,自认为“我的”东西绝不允许别人侵犯,例如自己的妈妈,只能抱自已,不能抱别的孩子,如果抱了别的孩子,就会哭闹。孩子对秩序也非常敏感,如果乱了秩序,孩子表现为不安、烦燥和焦虑,这时的孩子还会更多地用“不”来表现自我,有时还用“不”或者其他更敏感的语言,比如骂人的言语来感受语言的魅力。这个时期和孩子说话,如果父母不能了解由于成长带给孩子的改变,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整个世界,去倾听孩子,当孩子说“不”或者用“不”的行动去表现自我时,你却用“孩子不听话”这只高帽子给孩子戴上了,这就成了“说了不听”的来源之一。

  当孩子上了小学后,由于孩子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孩子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需要争取更多机会来展现自己,形成这个社会自我,在思想上表现为我行我素,处处以自我意愿为主,在行动上表现出挣脱家长束缚,展现自我的才能,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这些变化,还是以以往命令的口吻,处处去要求孩子,不理解孩子所做的一切,不愿意去辅助孩子,不愿意去观察孩子内心的这些变化,只会遭受孩子更多地对抗,这又成了“说了不听”的另一来源。

  到了青春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使孩子处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时期,孩子需要重新寻找和审视自我,确立自我,但心里上的不成熟和意愿上的独立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常常表现为意愿完美,但行动跟不上,比如有些家长看着孩子做事时因为缺乏经验而做不好,就在一边看着干着急,不断督促提醒,给予自己的经验,常常不等孩子开口就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帮助家长看似做的不错,但是却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觉得家长“小看”自己而拒绝好意,孩子的拒绝恰又导致家长更多的说教,引发孩子的故意对抗,导致家长埋怨孩子“说了不听”。

  “为什么孩子不听我的话”,需要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成长过程,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了解孩子说话背后真正想表达的原因,去理解和体谅孩子。

  其次,在了解孩子各个时期成长特点的基础上,做出家庭教育观念的调整,不管孩子年龄大小,一切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条件,勿把孩子当做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在工作和交友中一直反感对方高高在上,以命令、斥责、指责的口吻来进行交谈,为什么我们的这些不悦,却往往在家中施于我们的孩子呢?我们都明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现实中我们常常这样做,虽然我们口头上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和呵护,但实际上孩子遭受父母的漫骂、指责、挨打都处处体现出不平等,这一切皆是家庭教育观念偏差获得的悲哀。

  (二)我要如何说孩子才能听

  我要如何说孩子才能听,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每一个与孩子亲子沟通不畅的家长,一直有家长不断咨询,为什么我说的正确建议孩子就是不接受,孩子明明知道是错的却还是不承认?我要怎么说孩子才能接受呢?其实在沟通的过程中,倾听和理解孩子这两个核心问题一直是我们疏忽的环节;不能倾听孩子,就无法了解问题的经过,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理解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孩子就不可能敞开心扉接纳家长,即使有些孩子口头答应了,但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

网摘
  评论这张
 
阅读(17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